告别「稍后阅读」,拥抱高效阅读
你是否也深陷「稍后阅读」的泥潭?收藏夹里堆积如山的链接,却从未真正点开?别担心,你不是一个人。「稍后阅读」看似方便,实则常常是拖延和焦虑的源头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为什么应该告别「稍后阅读」,以及如何拥抱更高效的阅读方式。
「稍后阅读」的陷阱:你究竟错过了什么?
你以为「稍后阅读」节省了时间,实际上却制造了更多的时间碎片,零散的时间不足以进行深度阅读,反而容易造成分心和打断,最终让你迷失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。这就像囤积过多的物品,只会让你感到不堪重负,失去对真正重要事物的关注。此外,当你终于想起要「稍后阅读」时,很可能已经忘记了当初收藏的原因,阅读体验自然大打折扣。一些时效性强的文章,一旦错过最佳阅读时间,其价值也会随之降低。更重要的是,未完成的「稍后阅读」清单,会像一块大石悬在心头,不断提醒你还有任务未完成,增加心理负担,让你无法真正放松。
更深层次的问题是,稍后阅读应用会提供一致的阅读体验,这种专注本身会让你忘记了原文的排版和风格。每个平台,甚至每个创作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排版和设计,这些细微的差异也是阅读体验的一部分,它们有助于记忆和激发灵感。在稍后阅读应用中,这些细节往往被抹去,从而可能对你的阅读和思考造成影响。
「稍后阅读」的价值:满足囤积的欲望?
诚然,「稍后阅读」应用的出现,是为了解决信息过载的问题,它满足了人们囤积资料的欲望,让人们将注意力放在了资料的保存上。拥有一个丰富的资料库似乎能带来某种安全感,但它同时也可能成为拖延的借口。我们常常花费大量时间整理和保存资料,却忽略了最重要的部分——消化、理解和应用。一个庞大的资料库,如果不能转化为实际的输出,最终也只是数字垃圾。有多少人拥有一个令人艳羡的资料库,却无法做到持续的创作和分享呢?真正的思考和灵感,应该流动起来,而「稍后阅读」却让这一切变得阻塞。
立即阅读的魔力:抓住当下的价值
立即阅读,就像抓住稍纵逝的灵感,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。它能够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和吸收信息,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。完成阅读任务带来的成就感,可以减轻心理压力,让你更加轻松自在。阅读还能开阔视野,增长见识,让你对世界有更全面、更深入的了解。与其将阅读的乐趣推迟,不如立即沉浸其中,享受阅读带来的愉悦体验。
更重要的是,立即阅读让你有机会立刻与作者互动。点赞、评论、转发,这些简单的举动不仅是对作者的鼓励,也是你积极参与思考和表达的过程。而稍后阅读则会增加互动的阻力,阅读的热情很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退,你与作者互动、交流的机会也随之减少。
试想一下,一篇引起你共鸣的文章,你立即给予作者反馈,无论是点赞还是评论,都是一种积极的输出,它能加深你对文章的理解,也能让作者感受到你的认可和支持,从而更有动力创作出更多优质的内容。而稍后阅读呢?难道意味着你要「稍后评论」?很多时候,稍后阅读就变成了永不阅读,更遑论互动和反馈了。
充分和阅读的内容互动,可以让你的阅读体验更加完整。你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收者,而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者,你的思考和观点也能得到表达和分享。这不仅能提升你的阅读效率,更能让你在阅读中获得更多乐趣和收获。
如果担心阅读效率,现在有很多AI辅助工具可以帮助你,例如我开发的「AI伴读卡片」,可以用来整理文章的分享总结。因此,阅读效率不应该成为「稍后阅读」的借口。
我是如何阅读的?
我将阅读融入到我的日程安排中,就像安排其他重要任务一样。例如,我会在每天早晨或睡前固定一段时间进行阅读。阅读时,我会关闭所有无关的通知和应用程序,营造一个安静、专注的阅读环境。如果在工作中遇到重要的资料,我会立即阅读并消化,并利用类似 Anytype 的工具记录我的想法和灵感,而不是将其简单地添加到「稍后阅读」清单中。这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读内容,让信息真正流动起来。
重新思考你的阅读方式
「稍后阅读」或许有一定的价值,但它也可能成为阻碍我们深入思考和创作的绊脚石。与其让未读文章堆积如山,不如认真思考:我们究竟需要多少信息?如何更高效地获取和利用信息?或许,是时候重新审视你的阅读方式,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法了。
你有哪些高效的阅读技巧?你又是如何看待「稍后阅读」的呢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和经验!
订阅我,可以激励你勇于分享。
我写学习,AI,品味相关的文章。
如有更新,早八点发布。
這篇文章我上班中午吃飯的時候收到推送,覺得很感興趣,但是總是覺得自己忙,到晚上才看完,覺得以後也確實不能再這樣稍後讀,而是應該復讀,週末我再總結一下
謝謝用了我的substack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