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nki牌组分类维度调整的分享
今天下午,我通过调整Anki的牌组结构,解决了两个长期困扰我的问题,现在总结出来,供日后回顾参考。问题一是预设配置和知识分类之间没有关联性的问题,问题二是碎片知识点和完整总结知识点混合的问题。
预设配置
总结之前,让我简单解释一下问题一。所谓Anki的预设配置,我的理解是,Anki牌组的复习参数配置。比如,新卡片学习上限,旧卡片复习上限等。简单来说,就是针对不同牌组,我们可以通过所谓的预设配置,来设置不同的个性化复习方案。
历史方案
最开始,我的牌组按照知识点分类,而且制作复习卡片,我会尽可能把知识点拆细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一些小知识点往往需要整合,变成更大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复习。此时新增的总结卡片,复习时长和难度自然同步增加。问题也自然出现,由于预设配置和知识分类之间没有关联性,且碎片知识点和完整知识点混合,我难以快速分配每个牌组的复习方案。因为有些牌组里面可能出现不少总结知识点。
为了拆分出来,我中途简单用某某知识点的总结牌组来区分,但是这样每次要针对总结牌组设置一个特定的预设,比如每天复习更少的卡片。
改进方案
演化到现在的解决方案是,我用知识点粒度来区分牌组。现在主要是两个粒度,碎片知识点和总结知识点。碎片知识点牌组负责碎片知识卡片复习,总结知识点,负责总结性知识卡片复习。用知识点粒度管理的好处是,主动耦合了预设配置和卡片难度。比如,碎片知识点明显难度较低,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知识点,每天的复习方案都是可以统一用一个预设来管理。总结知识点也同理,难度相对统一,可以用相同的预设管理。
额外好处
知识点粒度来分类牌组,除了可以解决我前面遇到的两个问题,还有两个额外的好处。一是拆分知识点粒度的附加好处,方便我在任何场合回顾碎片知识。至于总结的知识点卡片,我需要在书桌前认真处理。二是结合了交叉学习的理念,可以方便在不同主题的知识点之间交叉复习,更符合学习工作的实际复杂情况。关于交叉学习的好处,在《学会如何学习》这本书的第12章中,还提到交叉学习可以更好发现不同主题之间的异同。这一点有待我后续实践的总结和感受。
总结
稍微脱离本文主题,最后我想分享额外两点感悟。
一是写作往往是非线性的过程,这篇文章的分享,也是我解决自己切身学习问题之后,自然而然迫切想要总结和分享。
二是不要害怕弄脏手,重构或者优化的过程,往往有不少琐碎的细节问题要处理。比如这次我调整Anki的牌组,我就花了一点时间挑选分类知识点粒度,把过去没有区分清晰的牌组重新调整和回顾了一遍。
感谢你抽空阅读,如果有任何问题想和我交流,直接回复当前邮件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