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行20英里的心得体会
吉姆·柯林斯在《选择卓越》这本书里说到了日行20英里法则。简单来说,就是做事戒骄戒躁,持之以恒。我对此深以为然,并付诸于行动。
《选择卓越》这本书,把一个个耳熟能详的道理,讲得细致且透彻,方便人们在实践过程中,借鉴和落地。
接下来,我会回顾自己“日行20英里”的实践。
周更竹白,求稳定
书不用看太多,有用的道理坚持去做就行。日行20英里,在我看来,是智慧的选择。我在竹白周更文章,其实就是在践行该法则。
我曾经和朋友分享过,在竹白每周保持更新,有一种老虎追在屁股后面的感觉。随着时间推移,我的写作动力开始下降,知识储备捉襟见肘,练习和输出又不能一蹴而就,内心油然而生出一种想停又不能停的感觉,就像被老虎追着跑。
除了被老虎追,有几周我也想输出多几篇文章,那时,我想到日行20英里法则,打消了这个念头。幸好没有在前期消耗过多的热情,使得我在后期动力不足的时候,有更多的耐心去坚持。
可见,坚持这件事,有两难。一是难在热情高的时候,不要消耗所有热情;二是难在没有动力的时候,仍然要保持节奏。日行20英里法则把这两种情况都考虑进去了,我在运用这个法则的时候被其深深折服。坚持的两难都经历下来,才有机会谈其他。
日更笔记,讲流动
日更笔记,我从今年4月份开始坚持到今天。前几年,我没有良好的记录习惯,最近慢慢开始培养,也是深受日行20英里法则的影响。
在日更笔记方面,我不时会遇到阻塞的问题。比如遇到晦涩难懂的书籍,读书笔记难以下笔,我便面临着笔记中断的可能。我亦不想为了应付而欺骗自己。我想到的法子是提高流动性,降低笔记的数量。假设原计划一天写一章节的总结,遇到困难,我会专注写其中某个小节的总结,把周期延长。
这是我运用日行20英里法则的一个变通。20英里确实要求固定产出,风雨无阻。实际过程中,难度和实际情况,并不一定适合我们去死磕。为了保证20英里的标准,我选择了灵活调整。退一步讲,即使是走得慢一点,也比停下来强。
当然,侧面也能看出,英里数确定也很重要。我需要在前进过程中,不断重新评估自己的能力,慢慢确定适合自己的到底是15英里,20英里,还是25英里。当挑战和能力匹配最舒适的区间到来,我坚持起来会更轻松。
快乐坚持,换模式
单纯的坚持本身值得敬佩,如果时间周期长,僵化地执行又显得枯燥乏味。人生是一场马拉松,但是没有人阻止我们边听歌边跑。对于长期投入的事情,如果感到辛苦,不妨转换心智模式试试看。
多样化的形式,游戏化的乐趣,可以让每一天过得缤纷多彩。说到形式的多样,我写竹白的文章,偶尔会换换语言风格,偶尔会加加配图,偶尔会比较严肃。每一周都是全新的自己,事情是同样的事情,形式可以多变。那关于游戏呢?我在做完重要的笔记之后,会在纸上给完成的任务涂上色块。这种最简单的打卡方式,使我每天的努力成果,肉眼可见。
过去很长一段时间,我认为效率十分重要。高效率意味着高产出,高产出意味着什么?这个问题我没有深究,只是,我慢慢意识到,忽略体验的效率,在人生长河面前,显得苍白无力。把一件事做好,和把一件事玩开心,现在看来,不是二选一的问题。
在“日行20英里”的过程中,我感悟到,如果坚持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,那么把坚持变得有趣好玩,意义更重大。
结语
今天,你走了属于你自己的20英里吗?谢谢抽空阅读。